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夸我的话不引述了,但一并谢下。挺暖和。

回应一下意见和批评。 

1 我上大学时,当时的周小川先生在"债转股"的是浪潮里就一语道别天机:国有股东虚位.各位看客,殊不知"十公开"形式上是好的,是值得推荐的.但个人观点:(1)由于自身的片面性和国家部分机密的限制性,导致公开是有度的(2)高速公路的招投标过程及评标筛选过程复杂,不可能长篇累牍地一一阐述;(3)公众由于受专业限制,不可能从简单公开上能得出什么有效信息,因此通过公开这种监督,存在主观认识上的不足和客观条件局限性,只有做为一项辅助手段.如果能过政务公开就能解决腐败问题,那简直是火星人说的话.个人认为,把这种公开夸大其作用,就好比周小川先生那句"国有股东虚位"一样的"监督者虚位",每个人都是监督者,那么就每个人都不是真正的监督者.同志们,我们不能太指望于这种公开。

嗯,这个问题我这两天也想得最多,今天有朋友发短信提醒我,这期节目让他想到日本电影《金环蚀》,他说当时日本规矩严格,新闻公开,但还是制止不了腐败,“光靠公开还不行”。
这种形式的公开当然比以前迈了大步,值得推荐,公开也不仅仅是让公众去监督,还有企业间的同行监督,包括政务公开应有的配套监督的体系。但是,即使这样,到底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?我在做节目过程中,存疑忐忑,虽然也大概表达了这样的疑问,但因为对这个领域的东西研究过少,疑问的力量就不够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做上海倒楼的调查和做这期节目,都存在事先掌握专业材料不够充分的情况。我现在唯一敢说自己下过功夫的两期节目只是《征地破局》和《食品安全》,起码看完了国内基本的研究材料,才敢成文。现在新节目进入快速运作的阶段后,会暴露出来很多问题,节目的局限就是我自己的局限。
谢谢提醒,我再想想。留言里也有这个行业作了多年的朋友,说他有些不赞成这制度之处,但没有说具体的内容,如果愿意也请多写几句。
2 这期节目好多了。

但是,有个问题值得商榷——你当时大致是这样问的:“从定标底到开标时间很短,是吧?”

这样问是否更好呢?——”从定标底到开标时间有多长?“

更好。
3 他的原动力和信念是什么?如何平抑来自上级下级亲人朋友的压力?这两个问题可以细点。
嗯,原动力呢,他有一点谈的比较真实,其实是一直被人盯着的那种战战兢兢的恐惧感,希望的制度能保护自己。但是,更深的,我问不出来了,也知道得太少。这次还有一点犹豫在于,我对人性,尤其是这种片子里的人性的动机,有一种很不信任的感觉,不想崇高化,但又无从印证,就用了一种淡化的方式,但现在看来,也不是最好的方式,动机这种模糊的东西,当然问不到杯子的底,可是因此而不向着底去,也不对。有一个问题是,调查我只需要求实,求是,对事实负责就够了,不问动机。但面对面呢,不问不妥,但一追问往往无解,按理说无解也是一种有意味的人性状态,但问题是这类节目总有一种找出鲜明主题的倾向和要求,对于人性中的模糊地带少刻划,少呈现,这其实也代表了媒体在人物节目上长期以来的共同特性,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克服。
4 这期节目开了个好头,让人想往下看。但是前半部分的铺垫是不是太冗长了。题目是《公开的力量》 ,我最好奇的是如何公开的,制度怎么产生落实的,怎么执行的,执行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,如何一步步改进的。但是一直到了20多分钟的时候才开始提“十公开制度”。貌似有点头重脚轻。执行十公开以后,对设计变更有没有过产生过争议、投诉?具体怎么操作?(不知道柴静采访时有没有问,不过后来节目尾声才交代没有投诉。)
是,这个比例是我思维上的一个毛病,有些偏重制度之前的腐败和问题了,对于新制度的具体操作性上的讨论相对少。
·        

另外,柴的一个问题:“这种变更设计来追加投资能有多大的概率?”回答:“10%。。。。(后略)”好像被访者回答的是追加投资占总投资的比率而不是概率吧?

嘿,我错了。
 
5 招标过程中,取消打分环节,用竞标平均价×浮动系数确定底标价,取接近底标者中标。这是将价格作为唯一招标手段,实质忽略了所有竞标者技术、管理等方面的差异。高速公路建设这一行业,被看成完全竞争行业。而且,以平均价而非最低价来确认底标,隐含着对投标者恶意降价揽工程的惩罚。这些都是对现有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度改革,但并不完美。
很对,在采访中问他,他回答,的确国际通用的办法都是低价中标,理应如此。但是呢,在中国,因为低价揽标,之后就算没有猫腻,也会出现半路卷点钱跑掉的现象,还不少,对企业的约束和诚信的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,不敢用这种方法。编辑的时候,大家犹豫着没放进去,想----观众同志们有这么专业吗?
现在知道了,有。
6 关注“十公开”的渠道及效果。没有听到厅长详细论述“十公开”的具体效果,有点遗憾。上了交通厅网站,确实有不少招标信息。但未见电视里详细到每棵树补偿金额的影印件。如果有很好的公开渠道及反馈机制,“十公开”的效果将不仅限于遏制腐败。其它部门的政务公开也可以借鉴。
啊,还有这样的同志,还去看网站,查树的补偿金额……汗。这个信息是在加密平台上,需要管理员密码输入才能看,解释是因为是私人信息,属于申请才公开的范围。
7“进行‘算术’平均后乘以随机系数”这种“算法”是最科学合理的吗?是的话,我也想知道具体的解释。
这种算法其实很简单,就象是咱们五个人招标,把咱们五个人报的钱加起来除个五,有个平均数,谁接近这个数谁赢,但是又怕有人买通其他四个人事先猜好了,所以加了个随机系数,乘这个数纯粹是为了增加偶然性,防止串标。但我采访时有企业认为这并不可以完全杜绝。
看来,节目中对这些技术信息的交代,太公文化,不够让电视前的人迅速理解。 
8《新闻调查》基本是由上往下。而《面对面》似乎是平视甚至仰视,同时新闻性也不如前者。所以要做得如前者般反响热烈,难度大幅度提高。这也意味着,《面对面》应当有不同的目标和风格。记忆中,奥运会和杨柳村非常令人难忘。能把人性之美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,又何必自限于《新闻调查》中的锋利。 同样是一堆木头,可以不做板凳。
嗯,做板凳的目的,就是为了能够用剩下的木头再做点别的。
9 我觉的大家对你的要求都挺高的,希望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一如继往的求真求是的风格!

胡适说:"怕什么真理无穷,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",也希望你为每一天每一个节目的收获感到欢喜。

 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柴静

柴静

246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记者、主持人、作家。2014年从央视离职,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《穹顶之下》。我没有在任何国内网站开微博。有事情请发信chaijingnews@gmail.com

文章